Thread
-
3
我正在考虑一种适用于数字和互联网浏览的图像索引方法,它在形式上将类似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地图,访问者通过在地图上浏览虚构的地理元素来导航,地图根据元素的创作而扩展和在时空上发生变化。简单来说,它看上去像浏览街景和谷歌地球照片。
-
→
后台技术上来讲,以OpenStreetMap或者类似软件作为后端,或者原创一个简单的,数据用通用的格式,例如svg或者osm的规范,这样方便web简易可视化。(使用单独客户端自然也是不错的,但这里考虑的是长期可用)
-
→
地图,特别是街景/地图照片的作用基本等于数字时代的静物画,他是对生活片段忠实的记录,它提供数字美术作品的一个优秀的展示形式,因为它赋予了时空关系。这里的作品类型是多样的,图片是很重要的部分,但也包括三维模型、声音和文字段落。
诺德:通过泛云旅游实现潜意识的图形化。
-
→
这样的一个时空实例应当允许小型兴趣团体建立丰富的内部联系,实例间可以就给个URL即可,没有必要有非常大量的数据交互。这个时空示例在作用上类似于传统论坛。
-
→
这不是元宇宙,当然你想怎么叫它都行,我只认为它是一个形式略所改进的GeoCities和phpBB论坛。
-
→
当然,在数字艺术话题上还可以阅读我对数字艺术博物馆的几篇引用。
-
→
这个东西的设计笔记之后就放在这个话题好了。
-
→
地图分片和节点融合等等操作真的很麻烦。
以及实时diff回溯怎么操作
-
→
视觉和交互形式还未明朗,暂时不予实现,应考虑具体使用场景,以及单个作者的创作频率对附加工作积极度的影响。
-
→
完全可以在公共的OSM或者谷歌地球上添加自己的美术作品作为隐藏的有趣玩意,但是那样也没什么人看。这个东西需要有多一些人来了之后才会有发现式的可能。
-
→
其实完全不用使用特征元素标记如道路住房等,直接使用手工绘制线条即可,可以结合网络绘画板操作。
-
→
通过图示法的进一步讨论,现在认为该工作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类似世界面板的意识重量图谱。这也为参考图像的整理提出了新的要求: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要有十分深入和充分的体验,画图板的形式有助于整理其中的要点,但细节不容易面面俱到,对于写实参考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问题。
-
现在看来,地图的形式有些多余,因为没有人真正有精力来维护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拓扑结构。
这个意识图谱完全可以变为简单的图像流,类似一个私有的Instagram。
-
→
TJ对地图概念也有一些兴趣(出于世界建构目的)。我去看看OSM的代码看是否能单独搭建一个从零开始的实例。
Open Geo Fiction↗是一个有趣且丰富的站点,只是它需要复杂的配置↗将OSM的软件配置为自有实例。
-
→
出于链接底层结构一致性的考虑,利用图片叠加标记链接(类似以前的bing主页)的形式能较轻松地呈现类似地图的这种用图示跳转的思维结构。
-
→
图片叠加跳转还是有问题:
- 跳了个什么?帖子反向链接都是有的,这个期望似乎是跳转到关联图像。
- 一个例子是:图片链接到帖子以陈述对象设计,而对应的帖子一般不会包括含这个对象的所有图片,因此仅靠帖子反向链接似乎也有问题。
- 但是要囊括所有的元素和跳转等等,图片上可点击的对象就会变得很拥挤。
- 这样一来好像可以制作一个类似街景的专门浏览工具,但是浏览图片的人又怎么会去看那些呢?除非做成叠加层。
- 如果有叠加层则干扰只想看图的情况,而关闭叠加层的按钮在移动端又不好表示……
2022/03/01 01:09:10